服务热线
020-39125960
发布时间:2025-08-21 14:01:43
机制砂石行业加速“上云用智” —— 骨料粒径识别迈入智能时代
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,骨料产业作为机制砂石行业的关键环节,迎来了全面“上云、用数、赋智”的战略拐点。近日,南京市政府在《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(2024—2026 年)》中,明确提出将“骨料粒径在线监测”与“粒形级配智能分析”纳入重点建设范围,为骨料行业注入了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动力。
传统骨料粒径检测依赖人工取样与筛分试验,不仅费时费力,而且难以实时反映现场生产波动。该方案提出,通过部署高清工业摄像头与机器视觉算法,建设实时在线的粒径识别系统,实现以下突破:
粒径分布自动识别:通过图像分割与尺寸标定算法,实现对粗细骨料的实时粒径检测与动态曲线绘制;
超标预警与自动记录:一旦发现粒径超过设定范围,系统可自动触发告警并留存检测图像和数据;
结构级配智能分析:结合AI模型输出级配结构,支撑混凝土配比优化和骨料质量分级。
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检测效率,也为下游质量控制和混凝土性能提升提供数据基础。
南京市的方案强调,要在机制砂石企业中构建“数实融合”的基础设施体系,其中骨料粒径识别能力的落地依托于三大底座:
推广部署具备高分辨率和强抗干扰能力的工业摄像头,并结合激光测距仪、温湿度传感器等辅助设备,实现骨料在恶劣工况下的高精度采集。
通过5G、工业以太网与Wi-Fi 6等新型通信技术,将分布在不同车间和工段的识别设备统一接入,实现粒径识别数据的实时回传与同步分析。
骨料粒径识别系统还可与无人运输车辆联动,依据粒径结构自动引导不同级配的骨料输送至指定料仓,真正实现“识别即分流、感知即控制”。
该文件不仅提出了技术应用路径,还在保障机制上明确:
成立专项推进机构与行业专家库;
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试点示范;
鼓励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联合攻关;
推动形成适配骨料行业的标准体系与人才体系。
骨料粒径识别不再只是企业内部提升效率的“自选动作”,而正逐步成为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“必修课”。
未来,骨料粒径识别技术将不仅服务于混凝土制造环节,更将在砂石矿山、预拌站、水泥厂等上游中下游产业链全面部署,构建“识别-预警-反馈-优化”的智能质量控制闭环。
南京市作为政策先行示范区,已为全国骨料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了路径样板。对于广大砂石骨料企业而言,拥抱视觉识别、数据分析与智能控制,不仅是提升产品质量的选择,更是参与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关键“通行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