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020-39125960
发布时间:2025-07-08 18:40:22
在骨料生产现场,粒径决定用途,而粒径分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、和易性与稳定性。但不管是粗骨料还是细骨料,过去的质检方式基本都绕不开几个关键词:
人工取样、筛分试验、结果延迟、数据易漏。
今天,一种全新的质检方式——骨料质量在线AI监测系统,正在改变这一局面。尤其在复杂生产节奏下,它让粗细骨料的“粒径判断”不再靠“抓一把”或“筛一盆”,而是用算法+图像+联动实时在线完成。
那么,粗骨料和细骨料到底该怎么检?AI方案又解决了哪些痛点?这篇文章给你答案。
粗骨料 VS 细骨料:检的东西不同,难点也不同
在生产与使用中,**粗骨料(如碎石)与细骨料(如机制砂)**区别明显:
传统筛分法针对这两类骨料都面临采样代表性差、频次低、人力成本高的问题,而AI检测系统正好补位在“数据不间断、粒级分明、过程可溯”三个关键点上。
AI怎么检粗骨料?识别块头、分出等级、盯住异常
对于粗骨料,AI系统关注的是:你产线上的石头,是不是“该大就大、该匀就匀”?
核心能力包括:
图像采集:部署于皮带上方,抓拍连续骨料流画面
粒径识别:基于目标检测+边缘拟合算法,判断每一块石料尺寸
粒径分布计算:自动生成最大粒径、D50、D90、级配曲线
超大/超小粒径异常预警:产线偏料、筛分失效立刻报警
应用场景如:12-20碎石、20-40碎石等分类线,系统实时输出比例趋势图与当前粒级分布图。
细骨料识别的难点在于:颗粒小、密度大、纹理复杂、对比度低。零一三系统在图像训练与模型优化上下了不少功夫:
支持细颗粒边缘增强算法,对低对比图像也能清晰分割
模型支持不同原料(机制砂、水洗砂、混合砂)差异化策略
自动判断偏粗、偏细趋势,结合设定区间给出实时合格率判断
通过算法持续优化,系统已实现4.75mm以下粒径区间的有效识别与分布分析,并在多条机制砂、水洗线成功运行。
数据可视化与联动:检得准,更要“用得上”
AI质检系统不是为了看图而看图,而是要嵌入到工艺控制流程中:
实时可视化大屏:粒径趋势、等级比例、超标告警一目了然
异常自动记录:偏粗偏细、颗粒失调可推送至操作室或控制中心
系统联动能力:数据可对接MES、PLC、ERP,实现“检测结果→产线调整”的闭环联动
这意味着:检得准是一方面,能被工艺“用起来”,才是真正价值。
“粗骨料怎么检?”“细骨料怎么控?”曾经是工程现场每天都要问、却又回答模糊的问题。
如今,AI质检方案正在用稳定、准确、实时的方式,给出一个不靠拍脑袋的答案。
它不是替代人工,而是替代不确定,为质量稳定、流程闭环、决策提效,提供一套真正靠得住的智能工具。
下一步,是你让它落地的那一刻。